为深化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精神、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7月3日,我院举办“2025年研究生体育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本次大赛邀请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季斌、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研员金刚,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秋霞教授、李燕领教授,以及院长助理王荷英副教授、刁玉翠副教授等专家担任评委,2023级、2024级体育硕士研究生参赛。
上午9时,“微课题”汇报环节正式拉开帷幕,参赛选手依照抽签顺序依次进行汇报。各位选手围绕既定的研究方向,系统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方法与创新价值等核心内容,课题设计立足体育教育实践需求,既彰显了扎实的理论积淀,又呈现了独到的创新视角。




评委专家们则聚焦“如何撰写课题研究设计”“如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等关键问题,对参赛选手的课题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微课题”环节结束后,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季斌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总结。季斌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参赛选手在课题研究中所展现的深度思考能力和系统化的成果展示,同时指出部分课题设计存在忽略学情分析、课题价值亟待明确等不足,呼吁参赛选手从“完成汇报”向“深化研究”迈进。他特别强调,参赛选手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坚持正确育人导向,秉持科学教育理念;深入课题研究需避免泛泛而谈,应聚焦研究价值,明确方法路径,强化逻辑论证;重视学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确保研究对象明确具体;提升表达能力,做到逻辑清晰、论证充分,突出个人创新成果。

下午2时,大赛进入“微教学”展示环节。参赛选手围绕体育教学实际场景展开实践演练,重点呈现了教学设计、动作示范、课堂组织等教学基本功。选手们的展示内容覆盖多种运动项目,且结合新课标理念内容,将“教会、勤练、常赛”“大单元教学”等要求融入课堂设计中。




在展示过程中,评委专家针对选手展示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如教案设计的时间分配问题,并对动作要领讲解和课堂流程优化提出了建议。

最后,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研员金刚老师进行总结,并提出教学优化的三大方向:一是突破“专项单一”局限,适应高中模块教学“一专多能”要求,建议借助本科生资源拓宽运动项目学习面;二是优化教学手段,解决技术重难点需依托器材辅助等多元方法,通过科学引导克服学生对器械的恐惧心理;三是更新教学理念,从“教动作”转向“激发兴趣”,每堂体育课都设置比赛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动乐趣,重塑运动信心。

本次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评促改”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体育硕士培养模式向“重实践、强创新”的方向深化。此次比赛为研究生提供了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对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